课程公告
欢迎光临保定茶道网!热线电话:139033261289  13131270586
保定茶道网
Tea information
推广茶文化和茶品牌,服务茶产业、服务百姓生活
中国茶叶品牌文化门户网站
您所在位置:
茶企名录
  •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是与保定茶道网同时创建于2009年至今,是一家创店十多年多种经营的文化茶馆。【详细】

    2019-09-18

【一等奖】浮梁茶散记
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·茶周刊 | 作者:杨 巍 | 发布时间: 139天前 | 10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手中的茶,耳畔的音符,在一个秾艳的暮春,把我带到了浮梁,唐诗里的浮梁茶也从冰冷的文字开始变得有香有色……

       沉香袅袅,茶烟细细。

       在我指间,是一盏温热的红茶。蓦地,一声清澈明亮的曲调在弦上响起,继而就像断了线的珠链,滚落,跳动,同窗前的雨滴协奏和鸣。

       茶汤,鲜甜醇厚,花蜜与果香交织。红艳亮丽的茶色,仿佛摇曳着千年前的那次邂逅。

     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,遭贬江州的白乐天在浔阳江头的舟中,静聆琵琶低语。声声琵琶,如泣如诉,触动了他的心弦,他不禁潸然泪下。他喝的是酒,却不经意间把浮梁茶留在了千古诗句中。

      手中的茶,耳畔的音符,在一个秾艳的暮春,把我带到了浮梁,唐诗里的浮梁茶也从冰冷的文字开始变得有香有色……

浮红记

       浮梁茶蜚声于唐,浮梁红茶却名不见经传。然而,说起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,可谓举世闻“茗”。

       若把时间轴拉得更长,就会发现:浮红与祁红,同根同源,一脉相承。

       唐代,茶业兴盛,茶道大行。浮梁既是茶叶主产区,也是重要茶市。据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“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,税十五万贯。”以贞元九年(元793年)“十之一税率,每岁得钱四十万贯”为参照,仅浮梁一县就贡献了近1/3的茶税。周边婺源、德兴、祁门等地的茶也曾一度在浮梁集散,浮梁出现了“万国来求”的盛况,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夫君就是到浮梁贩茶的众多茶商之一。

       明清两代,浮梁茶更以“惟清惟馨”(汤显祖语)闻于天下,且入贡宫廷。茶瓷双星闪耀让县衙大大沾了光,连级别都比一般县(通常为七品)要高出二级。至清同光年间(公元1862—1908年),浮红问世,畅销海外。关于浮红和祁红的诞生,究竟孰先孰后,并无定论。

       据“当代茶圣”吴觉农先生推断,源于福建武夷山的红茶制作工艺沿铅山(河口镇)、修水,一路传至浮梁,再传到安徽东至、祁门。但也有学者认为,祁红创制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,辐射到毗邻的浮梁,开始“绿改红”。

       从地理位置上看,浮梁和祁门同属黄山山脉,山水相连,气候相同,且祁门南部原属浮梁管辖。而且,两地曾属同一茶区。有文献称,1938年以前,浮红与祁门、东至等地产的红茶,统称“祁红”,后因赣皖两省分设红茶运销委员会,始有“浮红”之名。《江西浮梁红茶产销概况》(1942年)也称:“浮红原以地域关系依附祁红,祁红能蜚声中外,浮红亦与有荣焉,最近皖赣茶事分政,浮红乃脱颖而出,独树一帜,遂为本省红茶之魁首,较之祁红,并无轩轾。”20世纪50年代,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茶叶品质相同的原则划分各茶类的茶区。祁红茶区作为六个跨省茶区之一,其范围就包含了浮梁。

       可见,二者难解难分。而浮梁也深受古徽州文化的影响,这从瑶里古镇的建筑风格上就可窥得一斑。

瑶里记

       瑶里,让江南从梦里来到了我的眼前。

       淅淅沥沥的雨,斜打在光滑的青石板上。雨脚渐密,织起雨帘。溪桥、柳岸、村落、远山,都氤氲着溟濛的水汽,这是专属于水乡的诗意柔情。

       尽管这里逐渐被现代商业所“包装”,但人们依然循着祖先们的生活方式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朴素而简单。

       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”瑶,乃美玉也。其实,瑶里最初的名字叫“窑里”,因瓷而名。有个叫“高岭”的村子,举世闻名的高岭土就是以村来命名的。这里至今还有120多条古矿坑、60余座古窑址、600处古作坊及百个古码头如繁星般散落在村中,闪烁着昔日瓷业繁盛的光芒。

       温润优雅的瓷成就了瑶里,也惊艳了世界。瓷源茶乡,清香甘甜的茶,也同样令瑶里引以为傲。如同瓷器一样,这一枚源自土地的芬芳树叶给这座静谧的小山村带来了财富。

      狮冈胜览,便是清代瓷茶商人吴佣舟财富传奇的见证。这个听起来很像景点的地方,实际上是一幢巴洛克风情的宅院,在几乎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群中显得颇特立独行。不过,“洋装”下,内里却是地道的徽派合院。而且,主人讲究风水,门楣上浮雕双狮,意在压制对面的狮山。中西合璧,彰显了主人开阔的视野,也折射出了瓷茶对外贸易的繁盛,毕竟这是19世纪全球最赚钱的生意之一。

      “商人重利轻别离”。瓷茶商人吴佣舟也逃不出白居易笔下的文字,但他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在编织着衣锦还乡的美梦。一抔土,一片叶,换来的是如雪白银,仿佛闪着末世的荣光,让人沉浸于有些虚幻的喜悦中。发家后,他把欧洲的华丽之风嫁接到故乡的文化土壤中,这就有了“狮冈胜览”。

砖墙斑驳,人去楼空。轻推宅门,门窗、横梁上依然雕缋满眼,近百幅逼真生动的木雕,在时间深处娓娓讲述着过往。

       门前,我遇见了一个正汲水洗菜的阿婆。我想,她的记忆里一定也留存着老宅昔日的荣光盛景吧。

       瑶河潺潺,茶山青青。岁月悠悠流淌着,人与茶的故事还没讲完。

史子园记

       雨脚稍住,天青如墨染,雾岚如薄纱,轻笼于山乡。

       刚下车,一碧万顷的翠绿就在面前汹涌澎湃。史子园,一个被茶海包围的村庄。半个多世纪前,这里一片荒芜贫瘠。1966年,随着一批特殊村民的到来,发生了巨变。这批新村民来自浙江淳安,因响应新安江水库建设,不得不挥别世代生活的乡园,跋山涉水,到陌生的异乡垦辟。

       披荆斩棘,开山种茶。在山色云影里,是年复一年的默默耕耘。时光流转,直到有一天,异乡也变成了故乡。

       谷雨才过,村民们又迎来了新一年的丰收。在村子的广场上,他们架起炒锅,端坐于前,这阵仗更像是一场比赛。

        鲜翠的芽叶,簌簌洒落。摩擦、搓揉、翻滚、抛扬,十指与茶,自带节奏,翩翩起舞。蒸汽升腾,茶香初露,似熟栗,又似炒豆,沁入鼻端。温度与手法,徐徐塑造着茶的形态。

      水分渐失,芽叶紧卷,锅内如蚕食桑叶般沙沙作响。一枚茶叶,悄然脱胎换骨,焕然一新。

      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的茶,招待远方的客人。芽叶成朵,翠色满杯。金红艳丽,芳香甘醇。这家尝尝,那家试试,我端着茶杯,四处蹭茶。绿茶的鲜、红茶的甜,涤荡去了雨天的阴郁与沉闷,每一口都是春日的馈赠,也是幸福的滋味。

       如果觉得喝“百家茶”还不够过瘾,不妨戴上斗笠、背上茶篓,亲自到茶园里采茶,当一回茶农。

       采茶是项体力活,有技术还要拼手速。在茶园里,我一会儿采茶,一会儿赏景拍照,转悠了老半天,采的茶勉强才能把篓底盖住;而带我采茶的大姐,眼疾手快,双手并用,一拈一提,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丝滑,不一会儿,手中的芽叶就攒成了一把,茶篓也渐渐满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制茶则更具挑战性,不仅要有勇气,还要有耐心。超过200℃的炒茶锅,稍不注意,手掌就会被烫出水泡。炒茶时,芽叶受热蒸出的水汽也足以把人烫得手舞足蹈。然而,这些对于史子园的村民来说,就像吃饭喝茶一样习以为常。茶是生活,也是生计。

       “茶不移本,植子必生。”可人却不同。当年,70多个村民背井离乡,辗转来到史子园,如今茶园已是枝繁叶茂。110户人家近300人开垦了千余亩茶园,用汗水浇灌出沃野良畴,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金山银山。

       我站在观景台上,凭栏远眺,村舍俨然,红色的屋顶、白色的墙、四围“碧波”荡漾。嘀嗒……嘀嗒……又下起了小雨,轻快的音符,仿佛在吟唱着一首不老的歌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责任编辑:王璟)


热门排行
课程公告
茶企业名录
  •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是与保定茶道网同时创建于2009年至今,是一家创店十多年多种经营的文化【详细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