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情系北疆》纪念保定战友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0周年一书到手后,舍不得打开前后翻看,跟着封皮的电影胶片一幕幕的走进50年前,走进巴彦淖尔……
《情系北疆》纪念保定战友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0周年一书到手后,舍不得打开前后翻看,跟着封皮的电影胶片一幕幕的走进50年前,走进巴彦淖尔……
1969年底,我只有12岁小学还没毕业,全家跟老爸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支边。这个年龄段虽然比兵团战士小不了几岁,但就这几岁却是从少年跨度到青年的一个节点。在少年时,我跟兵团战士都叫叔叔阿姨来着。当我长成青年时,兵团使命完成,我随老爸老妈又回保定军营了。
兵团的几年,在内蒙古读中学、高中长个头,用自己写过的一句很文艺的话“黄河岸边度少年”,若不然我也一定是位光荣的戍边兵团战士了,同处一片蓝天白云下,也可以说我们是同甘共苦的见证人。尤其看到他们在彼时彼地的照片,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。在此由衷的谢谢这部书的策划者和编撰人,你们的辛苦很宝贵,你们为兵团人找回珍贵的集体记忆和战天斗地精神的北疆地缘。
也让我回到少年,我喜欢叔叔阿姨领我到他们的宿舍看书,到瓜地摘华兰士,星期天跟他们到黄河大闸玩耍钓鱼……。因为,当时的我们年龄都没有超过20的弱冠之年,爱玩的天性和乐观向上的朝气使然,让我们彼此在远离家乡的边疆找到小老乡,还想起他们到我家里吃黄河大鲤鱼……。
所以,50年后再见到他们,我自造了一个名词,“姨姐、叔哥”。书法大家李巧月在内蒙时是我的阿姨,现在是我的姨姐,宣传部长唐东浩是我的叔哥,还有还有……好亲啊!至少他们比较能接收这个称谓,现聚一起时,是叔哥、姨姐们亲切的封我为“兵团战友中的小尾巴尖”。哈哈,尾巴尖,也是整体的一部分啊。
唐东浩(原市委领导)评价
孟娜是我们的同龄人,也是战友,还是保定市地域文化的专家。其个人简介见《情系北疆》。
现将她的感悟发给诸友,共享、共勉、同忆、同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