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公告
欢迎光临保定茶道网!热线电话:139033261289  13131270586
保定茶道网
Tea information
推广茶文化和茶品牌,服务茶产业、服务百姓生活
中国茶叶品牌文化门户网站
您所在位置:
茶企名录
  •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是与保定茶道网同时创建于2009年至今,是一家创店十多年多种经营的文化茶馆。【详细】

    2019-09-18

“莲池十二景”文化随笔12篇
来源:保定茶道网 | 作者:赵琳 | 发布时间: 1220天前 | 164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莲池行宫十二景建成后的四十三年间,乾隆皇帝先后七次来保定驻跸。嘉庆十六年(1811年),嘉庆皇帝西巡五台山,闰三月回銮保定,亦驻跸莲池行宫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巡幸古莲花池。从此,古莲花池以“莲池十二景”而闻名中外。

       清乾隆十年(1745年),为了满足皇帝西巡驻跸的需要,直隶总督那苏图(字羲文,满洲镶黄旗人,谥号恪勤)将古莲花池内的保定使馆改建为行宫,称莲池行宫。第二年,乾隆皇帝陪其母孝圣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,回銮即驻跸于莲池行宫。自乾隆十四年(1749年)开始,在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(字遐穀,号问亭、宜田,安徽桐城人,谥恪敏)主持下,莲池的建筑物作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建,景观焕然一新,突出的有“十二景”,即:春午坡、万卷楼、花南研北草堂、高芬阁、宛虹亭、鹤柴、蕊幢精舍、藻泳楼、绎堂、寒绿轩、篇留洞、含沧亭。莲池行宫十二景建成后的四十三年间,乾隆皇帝先后七次来保定驻跸。嘉庆十六年(1811年),嘉庆皇帝西巡五台山,闰三月回銮保定,亦驻跸莲池行宫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巡幸古莲花池。从此,古莲花池以“莲池十二景”而闻名中外。
      《莲池周刊》记者 赵琳女士,已在《莲池周刊》上发表了有关古莲花池及莲池书院文化的随笔二十余篇。这些文章风格独特,视角新颖,笔触小巧,美不胜收。现选发她的“莲池十二景”文化随笔12篇,这些文章提出了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研究的新视角、新课题,供文史爱好者参阅。

天上飞虹落莲池

秋之莲池
它是临漪亭的继承者
      宛虹亭被视为元明时期临漪亭的继承者。临漪亭可追溯到元代,本为元初汝南王张柔所建“雪香园”中一景,后赐给部将乔维忠,后者将其建为别墅。
       1247年农历六月初一,元代学者郝经在保时,应乔维忠次子乔德玉请求,撰写《临漪亭记略》,其中写道:“出而东则亭,亭则侯之别第也。面水者三,右池而左洄,屋重则庑列,鳞渌漪然,牓曰‘临漪’。”可以看出,此亭正是乔府别墅的一部分,三面环水,右面是池塘,左面是回旋的流水,屋顶重叠而游廊布列,清澈的水流微波荡漾,所以名为临漪亭。
       随后,郝经又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古莲花池曾经的盛景:“茂树葱郁,异卉芬蒨,庚伏冠衣,清风戛然,迥不知暑。澄澜荡漾,帘户疏越,鱼泳而鸟翔,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,可谓胜地矣。”盛赞三伏天里在池边纳凉,虽身处城市喧哗却能享受到湘楚一带湖泽风光的乐趣,可以称为“胜地”了。
它出自直隶总督方观承
       乾隆十年(1745年),古莲花池被辟为行宫。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直隶总督方观承对莲池行宫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建和新建,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将行宫景物分为十二组,各绘图一幅,每图系以说明。这便是“莲池十二景”的由来,而宛虹亭即为其中之一。
       此亭名“宛虹”,与亭南的拱形石桥相关。方观承在文中说明:“相如赋云:‘宛虹施于楯轩’。缘其偃蟺水心,故取诸此。“可见,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中有“宛虹施于楯轩”,意为弯曲的虹越过栏杆之上。宛虹亭命名正缘于此句,因为笠亭和拱桥覆盖并相连在水塘中心。
       “莲池十二景”每一景都系以方观承五古诗一首和莲池书院院长张叙七绝诗一首。
       方观承的诗颇具浪漫主义色彩,“山近豁渝泉,烟波自清境。穹龟五百年,伏护一沤影。何当具扁舟,更向江湖迥。”似乎可以看到,方观承身着便服,漫步在古莲花池中,行至宛虹亭,将自己融入这从抱阳山而来的清泉,产生超脱人世的思想。
        张叙的描写则比较具象,“天半飞虹界碧霄,一亭如笠系轻舠。浣花老叟时相过,便是西川万里桥。”感叹着,如果杜甫来这里探访,便是成都万里桥畔。
      古莲花池北塘内水中有一亭,即“莲池十二景”中的宛虹亭,有“宛若天上飞虹”的意趣。亭北有曲桥,势若游龙衔接北岸;亭南有宛虹桥,如长虹凌空飞架水中。此亭巧妙地将北塘分割成东大西小两塘,每逢盛夏时节,游人居宛虹亭中,或立宛虹桥上,俯视一泓碧水,东塘红莲妩媚,西塘白莲皎洁,荷香飘逸,沁人心脾。
宛虹亭无疑是古莲花池的中心所在,如果游人只能选池中一景合影留念,势必会取景于此。宛虹亭与宛虹桥究竟是何人所建,又有哪些历史故事呢?
它曾被乾隆皇帝盛赞
       翌年,方观承将《莲池行宫十二景图》敬呈皇帝御览,乾隆遂于每图之后各题七绝诗一首。其中对“宛虹亭”题道:“垂虹宛宛跨堤濆,一笠横空与半分。却是清波无我见,亭桥入影惣沄沄。”垂虹指的是宛虹亭南侧的宛虹桥,此桥单孔弧形,状若彩虹垂挂。“笠”便是笠亭,即宛虹亭。
       宛虹桥犹如垂虹一般,跨在池水中央,宛虹亭像一只斗笠横亘在天空,将水面平分。清澈的水波没有偏见,将亭与桥投射的倒影,都摇荡得纷乱……即便没有亲临古莲花池,读此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        乾隆也曾写过:“临漪古名迹……一笠非俭陋。”临漪亭是古代传下来的名胜,像一顶斗笠的宛虹亭也并不简陋。
它并不是最初的模样
       宛虹亭的别名很多,水中亭、水心亭、笠亭,指的都是它。在乾隆年间莲池行宫时期,此亭是五柱圆形攒尖顶亭,形似斗笠,因此有笠亭之称。
       雍正年间进士、在乾隆年间任陕西按察使的安新人陈德正就曾以《笠亭》为题,写出“天光倒影漾空明,为有源头如许清。不断生香通鼻管,泠然真作御风行”,描述了自己在亭边游览的轻盈自在感觉。
咸丰十一年重绘《莲池行宫十二景图》,景观布局没有变化。至光绪年间《古莲花池全景图》则略有差异,宛虹亭改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双层阁亭,宛虹桥改为平式的凌空桥。
       也难怪清末候补官员、重修《保定府志》总理郭云丰,在光绪五年写下的《莲池台榭记》中有云:“由楼西南度宛虹桥,至宛虹亭,今所谓‘笠亭’,昔所谓‘临漪亭’也。亭南有‘凌空桥’,登高如在天际。”郭云丰所写的“宛虹桥”实为如今的曲步桥,而“凌空桥”则为“宛虹桥”。
它是莲池最美的景色
       1900年侵略军侵入保定,古莲花池亭台楼阁化为灰烬。此后,直隶总督袁世凯、杨士骧等均对古莲花池有所修建,但仅藻泳楼、高芬阁、宛虹桥有所恢复。其中,宛虹桥的石拱被改为板桥。
       1998年以后,保定市政府对古莲花池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原修缮,相继恢复十二景,宛虹亭也在重修之列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宛虹亭与光绪年间相同,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双层阁亭,亭有两层,高约12米,内柱之间以格扇为门窗,门内有旋转式木梯通顶层。宛虹桥为白玉石拱桥,重现长虹凌空飞架之势,令人感慨时光倏忽而过,留给后人无限思怀。
热门排行
课程公告
茶企业名录
  •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

    花上露茶社是与保定茶道网同时创建于2009年至今,是一家创店十多年多种经营的文化【详细】